未成年人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他们的权利一般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,在这个过程中,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可能会伤害到未成年人的权益。对于这种情况,我国《民法典》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继承权的保障和监管机制,从继承权的平等保护、监护人代管遗产、继承权保护期限和限制、收益管理等方面,为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提供了有效的保障,并且避免未成年人可能出现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。
1、继承权的平等保护:《民法典》明确规定,继承人的继承权是平等的,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,其继承权都应受到平等的保护。
2、监护人代管遗产:《民法典》规定,未成年人的继承财产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(监护人)代管,确保未成年继承人的合法权益。
3、继承权的保护期限:有未成年继承人继承财产的情形时,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请求遗产分割,由人民法院宣告未成年人为继承人。
4、继承权的限制和收益的管理:对于未成年人可能出现的滥用、挥霍或遭受侵害等情况,《民法典》规定,未成年人继承财产的收益应当由其监护人管理,避免未成年人收益的流失或损失。
《民法典》通过多种规定和保护措施,确保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得以保护和实施,落实了以养育孩子、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为基础的原则,为未成年人继承权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。